分享好友 旅游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扬州三湾:擦亮运河湿地新名片 续写运河文化新篇章

2022-09-01 16:535120

       党的十八大以来,扬州市委、市政府以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坚持生态优先,强化保护中发展的总体思路,让运河三湾段湿地风貌得到了原汁原味的恢复,营造了人与自然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

  系统施治,古运河畔展新颜

  运河三湾位于古运河扬州段,是古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水工遗址。为蓄积淮河河水、减缓水流,保障船运安全,明代将原本近200米长运河直道改造成1800米的数段弯道,是为“三湾”。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扬州将城区南部的古运河沿岸规划为工业区,三湾片区聚集了农药、皮革、食品、建材等行业80多家工业企业,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水质恶化,河道淤浅,棚户林立,垃圾遍布,成为生态建设和城市管理的突出短板。扬州高点定位、高标推进,将三湾片区升级改造作为市委市政府力推的重大城建项目,从搬迁企业、拆除码头、清理违建着手,退让出来的土地有序开展污染治理。特别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以来,扬州市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三湾片区累计关停搬迁工业企业89家,拆迁城中村居民671户,退耕及修复湿地680亩,生态湿地用地增加83.26%,减排入河COD1202.5吨/年、氨氮135.5吨/年、总磷11.9吨/年,重现了运河三湾清水绿岸。




  高点定位,打造城市新地标

  2014年,由扬州牵头的大运河联合申遗成功,三湾片区作为古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扬州秉持对历史、对城市、对后人负责的态度,提出将运河三湾打造成为永恒城市经典,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及城市公园建设的典范。坚持“高起点、高目标、宽视野”,采用先进的“圈层规划”理念,以原有的湿地、滩涂、河流为基底,将三湾区域分为湿地保护区、湿地缓冲区、湿地参与区,因地制宜配置人文景观及休闲设施,规划形成总占地面积3800亩、核心区面积1520亩的大型生态人文景区,既完美构建生态保护体系,又与游览休闲紧密融合。2021年6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三湾核心展示园的地标工程。


  生态惠民,引领绿色新风尚

  如今的运河三湾已成为扬州城市南部的名副其实的绿肺和生态氧吧。区内绿地面积60公顷,绿化覆盖率高达83%,运河三湾水质常年保持Ⅲ类以上;先进的“圈层”设计,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不受打扰的宁静空间,仅核心区域就栖息着40多种鸟类。被市民称为“扬州鸟叔”的摄影爱好者蒋永庆,对三湾的重生蜕变有着深切感受,“以前三湾的环境真是不敢恭维,建设三湾生态湿地公园,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是造福扬州人民的一项民生工程”。75岁的义务讲解员杨文龙,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他同样见证了三湾的改头换面,被问及三湾的过往与如今,他激动地说:“现在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运河水多么清啊,鸟类也往这里飞了,来游玩时令人心旷神怡。”

  自开放以来,扬州运河三湾已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江苏省最美运河地标”、“江苏省最美生态修复案例”等多个殊荣,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湿地特色及运河文化魅力,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到访,年平均游客量达百万人次,已成为与瘦西湖风景区齐名的城市旅游新地标。以运河三湾建设为“点”,周边环境整治为“线”,东南片区改造成“面”,扬州还同步配建了七里河公园等一批生态休闲公园,彻底解决了城市南部居民反映最为强烈的环境问题,完善了城市整体环境治理体系。


  未来,扬州市将更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更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新标杆,让“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