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在3600年前,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郑州市的古迹非常多,且主要分布在各县区。这次因时间关系,就参观了市区的几个著名古迹。
一、郑州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商代都城的遗址,年代距今3500年左右。1955年发现并开始发掘,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商城平面为长方形,城墙周长6960米,有11个缺口,其中有的可能是城门,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区,发现宫殿基址多处,中心有用石板砌筑的人工蓄水设施。城中还有小型房址和水井遗址。城外有居民区、墓地、铸铜遗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
二、郑州文庙
郑州文庙位于郑州市东大街东段路北,始建于公元58--75年(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殿宇廊亭200余间,占地约5万平方米,东西有过街牌坊各一座,乾隆三年曾经大规模修建,光绪二年遭火焚。
现仅幸存有清代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坐北朝南,殿宇雄伟高大、庄严肃穆。它的建筑形式为古代“歇山式”建筑,其殿顶构造复杂,工艺精湛,堪称一绝。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城隍庙内。
庙内的古井
重建的尊经阁
三、郑州城隍庙
郑州城隍庙位于郑州市商城路4号,原名城隍灵佑侯庙。该庙始建于何时,文献缺乏确切记载,是明清时期建筑。郑州城隍庙供奉的是汉刘邦麾下大将纪信。汉高祖刘邦三年(公元前204年),项羽围刘邦于荥阳,危难之中,纪信冒充汉王,使刘邦得以逃走。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州城隍庙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10亩。由大门、过庭、戏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大门面阔3间,进深2间,悬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顶。
过庭距大门10余米,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式建筑。
戏楼,又称乐楼。与过庭相距咫尺,面阔3间,进深2间,歇山式高台楼阁,楼高12米余,主楼居中,左右两侧檐下配以歇山式边楼,上下错落,翼角重叠。主楼前后有抱厦,前抱厦为2根平面呈小八角形石柱支撑,石柱上镌刻楹联为“传出幽明报应彰天道,演来生死轮回醒世人。”后抱厦为垂花门式。
大殿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脊饰用黄绿色琉璃。
寝宫由拜厦和寝殿组成,中有地沟相隔。寝殿面阔5间,进深3间,悬山式建筑;殿前的拜厦,面阔5间,进深4架椽,卷棚顶。
四、郑州清真寺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始于元末明初,位于北大街128号,为郑州伊斯兰教传播发源地。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正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高约10米,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96平方米。房顶覆以灰筒瓦,脊上浮雕莲花,戗脊前端置以云盘,檐下饰斗拱一斗二升,明间用石柱四根,平面呈小八角形;周围用木柱,中间为木制通柱二根,两柱前后有高达一米的抱鼓石二对。
照壁
二门
望月楼又名唤醒楼,是伊斯兰教寺院中特有的建筑,高10米,上下两层,平面正方形,重檐歇山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49平方米。前檐悬有竖匾“望月楼”,下檐横匾为“万化朝真”,后檐扇形匾书“远瞩西域”,中槛上方挂“正教昌明”大匾一块,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阿马图鲁杨歧珍书。
五、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郑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它北临黄河,南靠岳山,东西南北宽约5公里。风景区起初是荒芜的的邙山,时任中共中央毛泽东于1952年视察黄河,并指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此后这里先后建设了小型储水站、邙山提灌站和黄河提水站,继而被辟为“郑州市黄河游览区 ”,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绿化荒山4000余亩,兴建亭台楼阁、塑像碑林、游乐设施,经过将近20年的建设,该景区最终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从1987年起经郑州市民倡议,后通过海内外各界人士反复论证,五易其稿,历经20年,于2007年04月18日落成。塑像占地2816平方米,像整体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雕塑中高者为炎帝,矮者为黄帝,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
炎黄鼎,整高6.6米,重近20吨,设计者为中国青铜器专家、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
新老黄河大桥
在岳山的顶峰上建有高达36米的三层塔式建筑浮天阁。在岳山的峭崖间,有一座长40米,高35米的卧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