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旅游攻略首页 频道列表

穹庐盖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人家

2022-09-29 17:023940

    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有一个崇尚大自然、敬畏长生天的草原民族——蒙古族。蒙古族自古被称为“毡壁人群”,意指居住在蒙古包里的民族。蒙古包,古籍称之为穹庐、穹闾、毡帐、毡包,也叫帐幕,清人西清在《黑龙江外纪》中,始将毡包称为蒙古包。蒙古包形成、融合、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北方游牧民族富于智慧的杰出创造。

  穹庐为室,彰显适应自然的智慧

  大草原是游牧民族的天堂,是其生态文明的生动写照。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中规定:不得损坏土壤,严禁破坏草场。生态文化是游牧文化的核心,蒙古族传统的生态环保意识与由此形成的环保习俗风尚,充满了深邃的智慧。在此背景下,便于携带、对环境损害较少的蒙古包应运而生。

  据南宋《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两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蒙古包为毡木结构,轻便耐用,所用材料均可就地取材。作为一种古老的装配式建筑,蒙古包骨架由统一参数的“哈那”(一种木制可伸缩折叠的圆形网架墙)、“陶脑”(木制圆形天窗)、“乌尼”(联接天窗与墙的椽条)等标准构件组成。其平面呈圆形,直径一般为4米左右,面积在12-16平方米,边高1.4米左右,包中高2.2米左右。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有朝日之俗,故蒙古包东南向而设,但这种习惯不仅源于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彰显了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

  从窝棚到毡包,各民族交流往来源远流长、频繁广泛

  我们的先民用文字、图像等记载了民族建筑的变迁史,对蒙古包的记录亦不例外。《蒙古社会制度史》中提及蒙古包的衍变轨迹依次为:狩猎者的窝棚——覆盖皮毛的帐幕——有“颈”的帐幕——清代的蒙古包。

  早期以狩猎为生的游猎民族栖身于一种上尖下圆,用树干支撑、以桦树皮兽皮覆盖的窝棚中,其形制与鄂伦春人和鄂温克人的“斜仁柱”极为相似,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山一带岩画中,就可看到这种较为原始的帐幕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史记·天官书》记载了北方游牧民族有居住“穹闾”的习惯,《史记·匈奴列传》中也有“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的记载。又据《盐铁论·论功》篇中言匈奴穹庐“织柳为室,毡席为盖”得知,其制作的材料为红柳条和毛毡,这些至今仍有使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使者描述拓跋鲜卑的毡帐“以绳相交络,纽木枝枨,覆以青缯,形制平圆,下容百人坐,谓之‘繖’(伞),一云‘百子帐’也”;《魏志·乌丸鲜卑传》注引称鲜卑族“居无常处,以穹庐为宅,皆东向”,与今蒙古包的朝向一致;大同北魏墓2号墓出土的三件陶制毡帐模型,均有天窗、穹顶、围壁、伞形支架和覆毡。唐朝毡帐建筑深受北朝文化影响,“唐人婚礼多用‘百子帐’……盖其制本出塞外,特穹庐、拂庐之具体而微耳者。卷柳为圈,以相连锁,可张可阖……”辽朝建立后,先民在城内搭设毡帐,其形象见于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二八地1号辽墓出土的一幅石棺画,外观看起来与今天的蒙古包差异不大。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所用的大型宫帐又称金帐,“深广可容数千人”,容积大且装饰豪华,有的金帐还建在巨型车辆上,整体以车载运。这种宫帐的造型类似于内蒙古雅布赖岩画中的颈式毡帐,顶部开高天窗,外覆毛毡。蒙古族毡帐集北方民族之大成,气势之恢宏、工艺之精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至今坐落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仍保存着这种宫帐风格。

  元代以后,蒙古族不断将传统的居住形式加以发展,清代出现了装卸、迁徙更加便捷的联结式陶脑的蒙古包。内蒙古博物馆所藏的清画《草原生活图》中的蒙古包外形与其相似。呼和浩特市的席力图召(延寿寺)始建于明代,清代扩建,以藏族喇嘛庙为原型,同时吸收了回族、汉族建筑的艺术手法,既厚重又华丽,大殿采用藏式结构,四壁用彩色的琉璃砖包镶,殿顶铜铸鎏金宝瓶、法轮、飞龙、祥鹿与朱门彩绘相互辉映,绚丽夺目,是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杰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隔壁老王环游中国第二季:房车自驾海南,2021的冬天和爸妈一起冲浪跨年
Hi大家,我们是正在开着房车环游中国,跟祖国大好河山做邻居的隔壁老王一家~或许你是第一次知道我们,那我就代表我们一家三口先

0评论2022-10-212636

异域风情!新疆美女局长跳民族舞宣传家乡
近日,新疆阿克苏,沙雅县文旅局长热娜古丽·热合曼@热娜局长说沙雅 跳民族舞宣传家乡的视频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视频中,她衣

0评论2022-04-18678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祭天仪式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悠悠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时间像是一位手工匠,在他的雕刻下,各个民族都有了自己特有模样。你对蒙古族了

0评论2022-01-07614

云南少数民族的十大特色大菜,既有汉族的技艺,又保留了民族特色
秦汉以来,汉民族不断地进入云南,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烹调技艺,与云南各民族朴实而古老的烹调方法相结合,使得滇菜的烹调技法更为

0评论2022-02-28593

三国水浒城|寻迹英雄武侠梦
写在前面的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旧日宫墙寻常巷陌是谁把英雄的故事一说再说”

0评论2022-10-21586

延吉十八时辰,孤独“美食家”的不孤独脚步
无论什么原因,我们终会相见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延吉这个地方的呢?仔细回想,或许是一两年前看一直追的美食旅游综艺里出现过

0评论2022-10-21585

哈尼族的风俗习惯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自称为哈尼、卡多、雅尼、碧约、布都、白宏等,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

0评论2022-09-29544

56个民族来历大全,服饰装扮,美到惊爆!
1、蒙古族 (měng gǔ zú)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2、回族 (huí zú)回族是回民

0评论2022-01-07539

遇见雅致好“食”光,养生又养心的城市酒店度假秘籍
写在旅途之前我们总是期待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这段非常时期,更能体会什么是能随时出发的快乐。最近几年,每年

0评论2022-10-21522

云南普洱:传统服饰工艺让民族文化在指尖传承
“这个做起来要有耐心,因为图案很精细,对工艺要求更高。”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者铁村勐簸组的文化活动室,云南省级非遗

0评论2022-07-21521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