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西美食,广州官方认证3个好去处。5月14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筑梦现代化·广州‘进’行时”——培育建设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广州市培育建设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工作情况及发展规划。记者获悉,广州首批培育建设越秀北京路美食区、海珠广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区、天河珠江新城东南核心区3个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这3个集聚区共有餐饮门店2230家,其中国际餐饮超500家。
汇聚全市近三分之一精致餐饮
广州具有深厚的美食文化积淀,“食在广州”享誉海内外,并形成了以粤菜为先、海纳百川、国际多元等特点。数据统计,2023年底全市有粤式餐饮门店超10万家,其他地方特色菜类正餐门店3.5万家;国际美食类门店2.1万家,持续增长趋势明显。2023年,广州市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达944.7亿元,同比增长23.3%。
今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餐饮供给格局,培育、认定一批中华美食街区”。广州市商务局一级调研员(市管)王小华表示,广州培育建设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正是响应国家部委要求,把美食“串珠成链”,将餐饮进一步打造为城市消费名片的重要举措。
王小华进一步介绍,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商圈建设、现有商业业态基础、差异化特色选择、交通便利通达等因素,广州从今年初开始,集中资源优先培育建设越秀北京路美食区、海珠广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区、天河珠江新城东南核心区3个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衔接城市发展规划,沿珠江前航道打造一江两岸美食长廊,构建餐饮消费地标。3个集聚区共有餐饮门店2230家,其中国际餐饮超500家,汇聚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米其林、黑珍珠等精致餐饮,是以餐饮为特色,集美食、购物、旅游、文化、商务、夜间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未来,我们还将因地制宜,在荔湾、番禺等地培育更多的美食集聚区。”王小华说。
3个美食集聚区将错位发展
考虑到区位分布、现有产业特色、交通状况等,广州将推进各集聚区立足历史底蕴、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实现错位发展。越秀依托千年商街,突出粤菜特色,在越秀北京路美食区集中资源力量打造老字号美食集聚区、品质岭南韵味区、国际夜叹融合区;打造惠福品质美食花街带、文明路美食文创带、沿江路24小时国际美食品鉴带。
海珠广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区北至阅江路,南至双塔路,东至华快干线,西至广州大桥,占地面积约233.1公顷,将发挥城央和滨水优势,突出国际、现代、年轻特色,形成水、陆、空(广州塔)立体特色美食集聚。例如,修建黄埔涌步行桥,在步行桥广场打造迷你展厅+咖啡厅等露天“美食+”多元功能空间;活化利用猎德大桥桥底空间,增设望江外摆平台及休闲驿站,营造美食文化活动氛围。
天河珠江新城东南核心区位于珠江新城商圈,东至马场路、西至冼村路、北至金穗路、南至珠江,占地面积约2.24平方公里,是集美食、购物、文旅、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全市人均消费最高的餐厅一半以上在这个区域。将发挥外国使领馆汇集的国际优势,优先发展国际菜系和高端餐饮,提升国际消费中心核心承载区功能。
值得关注的是,3个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也纳入了首批羊城夜市先行区范围内。在政策方面可以获得载体建设、监管优化和活动组织等18条羊城夜市先行区政策措施的支持。在资源方面,广州将引导融合金融机构、平台企业、商圈载体、商贸企业、媒体机构等众多市场主体的夜间经济发展资源向3个美食集聚区倾斜,为餐饮消费拓展更多夜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