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作为省会城市,贵阳市在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思路和举措有哪些?如何确保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未来将如何实现“旅游大提质”?
11月11日,在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凝聚精神力量暨多彩贵州旅游强省新闻发布会上,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胡琳表示,近年来,贵阳市按照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有力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贵阳市强化统筹领导,压实工作责任,迅速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旅游产业化专项组,专项组通过联席会、调度会、现场会等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旅游产业化的长期性、突出性问题。为了带动和支持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编制印发《贵阳贵安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实施方案》《贵阳贵安盘活提升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实施方案》,即将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方案,实施“四大行动”实现“两大提升”,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贵阳市以为游客提供区域特色鲜明、需求层次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大力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一是紧盯“拳头”产品促转型升级。围绕青岩古镇、天河潭等“拳头”产品,聚焦增强游客体验、重构商业模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等重点,集中资源要素打造,着力推进景区景点转型升级、丰富业态。如今年青岩古镇带动夜间游览人数达90余万人次,餐饮商户营业额增长率达100%,酒店、客栈入住率达98%,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二是打造“特色”品牌促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健身、山地运动等更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拓展旅游产业边界,增加旅游综合效益。今年,贵阳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阳明心学研学活动;推出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醉美偏坡原味小镇等融合业态项目;策划发布了贵阳避暑度假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秋冬季十条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做好“游购”文章促消费提振。举办“文化旅游年货节”“2021贵阳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扎实推进步行街和夜间经济建设,积极培育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今年,开阳禾丰马头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青岩古镇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青岩古镇南北明清街旅游休闲街区、贵阳城投CCPARK B号街区获评第一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组织参加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荣获5金8银7铜,位居全省第一。四是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一项一策制定盘活提升方案,加快盘活提升全市停工、停业和低效旅游项目。经摸底,梳理15个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均已制定初步盘活提升工作方案,项目计划总投资147.89亿元,盘活提升工作有序推进。
贵阳市紧抓服务质量监管和优质服务促进不放松,着力优化“六心”旅游环境,不断增强广大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一是提升服务品质。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打造了贵阳市智慧景区管理平台,开发“一码游贵州爽爽贵阳”线上品牌。二是强监管,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整合市区两级(六城区)文化综合执法力量,对“不合理低价游”、导游诱导诱骗或威胁强迫消费、购物店欺客宰客等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整治。1-9月,处理投诉211起,立案调查27起,游客满意度89.11%,位居全省第一。三是重培训,进一步提高涉旅人员素质。先后组织举办旅游队伍培训3期,旅游行业管理人员、一线执法人员等1200余人次参训。
胡琳表示,下一步,贵阳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化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对标“两大提升”、推进“四大行动”、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切实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
一是抓要素保障。充分发挥贵阳贵安旅游产业化专项组统筹作用,常态化调度“两大提升”“四大行动”推进情况,凝聚强大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二是抓产业思路。紧盯“爽爽贵阳”定位,做好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生态、交通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系统提升贵阳精品旅游线路品质效益。三是抓产业目标。梳理分解旅游产业化5大类30项指标,定期监测调度,到2025年,过夜游客、游客人均花费、限上规上旅游企业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四是抓产业项目。通过盘活提升闲置低效项目,瞄准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头部企业、百强企业精准实施招引合作,紧盯在建项目,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五是抓产业主体。以发展壮大旅行社为重点,全面提质升级景区景点、旅游商品、酒店、民宿、客栈等主体,设计推出一批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旅游精品线路产品。六是抓产业业态。突出红色文化和阳明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大健康、农业、教育+旅游,将阳明文化、大数据旅游打造成为贵阳贵安“拳头”旅游产品。七是抓产业服务。把“游客为本、服务至诚”落实到每个环节,将满意旅游理念贯穿旅游发展全过程,发挥好全省旅游集散服务母港功能。严查损害游客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优化“六心”旅游环境,不断增强广大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