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趣

扫一扫关注

比利时5日:我的沉浸式旅行plog

   2022-06-16 635

不知道医学上是怎么界定的,但我觉得注意力分散到一定程度那就是病。 比如 我现在为数不多能集中精力做的事儿就是刷手机。
为了自愈,我开始了阅读疗法,从今年开始按头读了七八本书。
觉得疗效不是太明显,我又开始了写作疗法,于是磕磕巴巴写了这篇游记。
我翻出两年前的素材,慢吞吞的回忆。这七八百天的时间跨度让写作变的有趣起来,回忆让美好的部分更美好,黯淡的部分更黯淡,写出来的东西如真如梦。算是让我郑重怀念那个自由无羁的2019。

一些瞬间

Ghent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安特卫普

布鲁塞尔

Ghent

Ghent

布鲁塞尔

布鲁日

Chapter 1 我可爱的根特

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都是我很喜欢的时间。
人们的穿衣习惯是有惯性的,气温骤降骤升时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还在穿毛衣的和早就穿短袖的都觉得对方是傻x。
而我在这样错乱的时节里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开心。

在 根特 的那两天,就都是这样的天气。街上的人们同时穿着一年四季的衣物,阳光一边明媚着一边飘着雨,雨过后马上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晚上运河边的路灯一起亮起来,老砖房的墙面仿佛暖的会发热,月亮在天上亮得像灯泡一样。

Ghent

Ghent

因此,行程虽然不是从 根特 开始,但故事我想从 根特 讲起。如果让我重新规划 比利时 这5个日夜,我会把这5天统统留给这里!不去拿钻石忽悠游客的 安特卫普 ,不去被电影捧的红的发黑的 布鲁日 ,也不必在无聊的 布鲁塞尔 待多久。
就在 根特 !我可爱的 根特 。

Ghent

Ghent

Ghent

Ghent

1} 河边老旅馆

欧洲 城市的石板路很浪漫,只是当你拖着十几公斤重行李箱的时候就不会这么觉得了。我从 根特 火车站一路托去公车站,再从公车站托去青旅,生怕轮子给颠没了。
但当我终于走到入住的青旅,踩着百年老楼吱吱呀呀的木地板跟前台确认完入住信息,看到青旅里保留着的老式装潢,心生欢喜,觉得值了。

照 欧洲 人不爱拆房子的习惯来推测,青旅所在的建筑得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楼就在运河边上,能看到河对面成排的精致房屋,一开窗,窗外的景色就像张明信片似的怼在眼前。

16人男女混住的大房间我是头一回尝试。房间陈设简单的几乎简陋,几乎只有白色的上下铺和储物柜,房间的一头保留了曾经的壁炉,除此没有其他。我的床铺头朝墙面,砖砌的墙一蹭就掉灰,墙那头就是马路,只要有车经过,我的枕头就跟墙一起嗡嗡震起来。

眼前这幕让我的想象力忍不住腾飞,觉得自己是二战时期奔赴前线的护士,候在一张张铺着白色床单的铺位边,等待即将到来的伤员。

Ghent

Ghent

Ghent

2} 吹泡泡的织梦人

把行李放下后,我就迫不及待出了门,半拉天上还是阴云。我走过来时的桥,来到运河的另一边,准备开始我的城市徒步。

跟 中国 城市的常见规模相比, 根特 不算是 大城 市,老城区逛几个钟头也就走遍了。如果说「惬意的无所事事」是种奢侈品,那 根特 的人比 布鲁塞尔 要相对富足一些,而行走在这样的城市,我也随之感到慰藉。

Ghent

Ghent

Ghent

在广场上遇到吹泡泡的卖艺人,一群小孩儿追着泡泡撒丫子的跑,我忍不住看了很久,快门也停不下的拍。
孩子在闹,路人在笑,卖艺人满布皱纹的脸上却没有喜悦,只是机械的在撑杆上没有肥皂泡之后伸进桶里再沾一沾,然后反复之前的动作。他回头刚好和我对视,眼里依然没有笑意,我自然知道他的意思,默默把钱丢进他脚边放钱的盒子里。
有些事儿不会因为旅行而更浪漫。生存就是生存。只是对孩子们来说,他拿着两根织毛衣的棒针,织出了灿烂无比的美梦。

Ghent

Ghent

3} 一次攀爬

欧洲 城市的老城区=某个广场+某个教堂+某个钟楼+某条运河+某个满是涂鸦的落魄街区+各种博物馆。
记住这个万能公式。
因为放眼望去各个 欧洲 城市的构成规律基本都是这样,大差不差。我走过刚才看卖艺人吹泡泡的广场,没几步路就到了钟楼。

九百多年前, 根特 的人们就开始堆石头盖高楼,并在往后的几个世纪里不断扩建,盖出了如今高达90米,足以俯瞰全城的 根特 钟楼。虽然后来为了方便游客配置了电梯,但步行登顶的旋转楼梯也还是开放,我心里一痒痒,决定爬着石阶登顶。

石阶很窄,可容脚踩的地方不多,且坡度很陡,旋转空间也很狭小,防护措施约等于没有,只有墙上焊着的一根钢筋和一条不知道从哪里吊下来的麻绳,我就拽着钢筋一步步往上挪。而由于钟楼是石头堆砌起来的建筑,没窗户的部分完全不透光,我只能靠着微弱的光亮慢慢摸索。能怪谁呢?旅行的一些乐趣就来自自讨苦吃不是吗?

好巧不巧,老天爷这时候把一片黑黢黢的乌云放在了钟楼上方。于是没窗户的地方啥也看不见,有窗户的地方漏风漏雨,一起爬楼的几个人集体凌乱。

(注:以下图片都是视频截图,我已经腾不出手来端相机了)

直到登顶的那刻,风雨依然肆虐着。站在高耸的塔楼上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做“在风雨中飘摇”。但同时我极其兴奋,像个傻子似的不停的自顾自的笑。大概是被旅行中的某些时刻赋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极大喜悦,除此之外,我也给不出别的解释。
我挤在一个可以避风躲雨的角落等雨停。好在风雨来得快去的也快,站在高处,我几乎肉眼看见阴影一点点从这座城市挪走,阳光再次铺满。

下了楼,走出大门
地上还湿着
天已经晴了
刚才的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

Ghent

Ghent

Ghent

Ghent

Ghent

4} 赶日落,等天黑

好在乌云及时的走了,才挪出地方来有了这个明亮的黄昏。

黄昏是一天之中最可爱的时刻。太阳收敛了锋芒,白昼的强光不再,多了几分橘色调,路人的发丝跟着发红,女孩们的苹果肌都仿佛在夕阳的角度下笑的更饱满。
古人看到这样柔美的 日光 ,诗兴大发,张口就来。我才情太浅,胸口哪怕憋满了欢愉,感觉一句牛逼的文案就要呼之欲出,但最终也只自言自语冒出一句“真好看”,然后掏出兜里的饼干,在运河边坐下,眯起眼睛尝试看清西边的天空,一边慢慢把饼干吃个精光。

Ghent

Ghent

Ghent

Ghent

天上的云彩走的飞快,似乎下一场雨就要到来。我起身沿着河岸往城区更远的地方走去,漫无目的。
夕阳变红,变重,快要擦过西边的屋顶,在面朝西边的墙面上投下一道阴影分界,影子越升越高,越来越大,直到把朝西的房子全部没进去。

Ghent

Ghent

Ghent

Ghent

Ghent

Ghent

风冷飕飕的吹起来,我缩起脖子走在街上,趁天色还亮,我贪婪的走在黄昏里,迟迟不愿意回青旅,直到太阳完全落下,路灯亮起,天空浸成一片深蓝色,衬着房顶的剪影像剧场里的人工背景。我大概是真的走在梦里。

Ghent

Ghent

Ghent

Ghent

Chapter 2 我在比利时,寻找比利时

Belgium, is it a proper country ? Or just some geopolitical compromise? I don't know.
比利时 算是个正经国家吗?还是只是地缘政治背景下,折中妥协的产物呢?我也不晓得。

——电影《 比利时 国王》

出于私心,我把此行最爱的城市 根特 放在第一章节;而出于我最直观的感受或者困惑,我打算把对 比利时 这短短几日的求索放在第二章节。希望走完、写完后,我能对这个国度更明了一些些。

1} 模糊的存在

刻板印象有时候不是坏事。
谈及 法国 ,能想起浪漫、骄傲、埃菲尔铁塔;谈及 巴西 ,或许可以叫出好些个足球健将;谈及 美国 ,人们心中有大苹果 纽约 ,有肯德基爷爷,有哈佛耶鲁和匪帮说唱,有民主自由与资本主义。
虽然片面,虽然有时包含了些许误解或不尊重,但起码说明人们对某个地方和某个地方的人有些多多少少的了解。

而我对 比利时 ,一无所知到连刻板印象都没有。
在我的认知里,语言文字、建筑特点、人种民族、自然地貌,这四者的迥异可以瞬间架构起人们对一个地点的认识和感受,而 比利时 在这四个方面于我都不太明晰。

我曾经理所当然地认为, 比利时 人讲的是 比利时 语。但事实上, 比利时 北边儿挨着 荷兰 ,南边儿挨着 法国 ,于是北部大区的人说 荷兰 语,南部大区说法语,各讲各的,好似筑起巴别塔。印象里听到的法语更多些,但这儿的法语不像 巴黎 口音那么缠绵勾人,而是硬邦邦的,没花里胡哨的。建筑也没有所谓的 比利时 特色。石筑的楼体有几分法式的味道,而一些运河小城里,随处可见的铅笔头般的砖块房屋与 荷兰 的运河房屋如出一辙,准确的说或许其实是 荷兰 时期的遗留。

置身于 比利时 ,这里仿佛一个模糊的存在。任何 欧洲 国家都可以有这么一座教堂,那样一个广场,这样的石头街道,美则美矣,没什么特别。

2} 比利时国王

出发前,为了给旅行做准备,我嗑完了一部叫《 比利时 国王》的电影。小众,古怪,是那种只有我心血来潮想装一把文艺的时候才会有耐心看完的片子。
有意思的是,电影的第一人称兼旁白是以导演的口吻来完成的,当然,这里的所谓“导演”不过是真正的导演安插在这里的一个不露脸的配角而已。
故事大概是说,国王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王后于是雇了一个导演,把国王出访 土耳其 一程拍成纪录片,好在大众心里竖一个亲民的人设。我回头想了想,这放到现在其实就是真人秀。真不真不知道,反正是真的很秀。
结果国王刚到 土耳其 ,就听说 比利时 的两个大区要搞分裂,无奈飞机又不能起飞,心急的国王跋山涉水从 土耳其 走陆路赶回了 比利时 。电影铺开讲述了国王和他的助手秘书在这一路经历的故事。

看罢,我骂了句脏话,整部电影跟 比利时 风情半点关系都没有。但故事曲折,角度独特,算对得起豆瓣的7.5。

若要说这部电影让我习得了对 比利时 的任何知识,便是开头处旁白的那句: 比利时 算是个正经国家吗?还是只是地缘政治背景下,折中妥协的产物呢?
这问的太好了。错综复杂的低地国家历史,一个疑问句就帮我总结利索了。

△《 比利时 国王》电影海报

3} emmm历史

于是我深刻地意识到,要想让自己对 比利时 的认识不再模糊,要想更好的理解地缘政治纠葛,得再去啃啃她的历史。我心一横,跑去书里想探个究竟。
真是没想到啊,高中那会儿对记忆历史知识点深恶痛绝的我,如今为了出门旅个游,会主动去了解那些久远的故事↓

如今的 荷兰 和 比利时 曾在16世纪被统称为低地国家,之间并无明显的国界区分,历史上受过 罗马 帝国, 西班牙 王室, 法国 多个王朝的支配和影响,而 荷兰 和 比利时 之间也经历了数次分分合合。
1648年,低地国家的北部7省,即如今的 荷兰 ,从 西班牙 王朝独立出来,而南部地区也就是如今的 比利时 仍然属于 西班牙 的统治。
1814年,拿破仑倒台, 荷兰 和 比利时 又被重新统一为低地国家。但是北部 荷兰 语地区和南部 比利时 法语地区因宗教信仰的不同留下了矛盾。
1839年, 荷兰 承认 比利时 为独立国家。低地国家从此一分为二,然而宗教纠葛,地缘政治,人文的纠缠让 比利时 永远的保留了 法国 和 荷兰 的印记。

再呼应这段开头那句话: 比利时 算是个正经国家吗?还是只是地缘政治背景下,折中妥协的产物呢?我也说不好,大概两者都是吧。

Chapter 3 安特卫普,钻石之城

1} 中央火车站

安特卫普

我站在 安特卫普 火车站的大厅里,拿着相机拧巴着,光圈快门构图哪哪儿都不对,啥都差点意思。
石柱 ,雕饰,穹顶,拱形玻璃窗,木质扶手与行人匆匆,好像我每按一下快门就咔嚓一声吓走了什么,框住的部分突然就没了灵气,想框住的东西还留在我眼前的空间里。
欧洲 城市让我喜欢的一个地方在于,“老的旧的=美的”,这个等式比其他地方更多时候都能成立。 安特卫普 中央火车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一百多个年头攒出来的味道,让初到这里的人下了火车之后,离开车站之前,总会停下来品品。
就是有这种漂亮的地方,但又不是随手一拍就恰到好处,得你动点儿心思,才能让定格住的画面跟当下的情绪相当。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Use your head.”路过的人对我说。
我没听错吧我心想。连路人都看出我拍照没脑子吗?
一个中年男人,敲了敲我镜头上倒扣着的遮光罩,又撅了下肚子,晃着自己脖子上的相机给我看。他的相机镜头的遮光罩是正向安装好的位置,“Use your head, it helps.”(记得用遮光罩)
我明白过来他的意思,点头道谢,他也笑了。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对 安特卫普 火车站的震撼早有耳闻,我从火车站台拖着行李箱走下来就开始四处张望。
车站是3-4层的建筑,铁轨也分别对接到每个楼层,虽然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实现的,但看着每层楼都有火车驶进驶出还是觉得蛮新奇。
乍看上去,钢筋搭建的屋顶,跟美并不能扯上多 大关 系,但走进了候车大厅抬头看见巨大的穹顶那刻我是由衷的被震撼。华丽而悠久的老建筑被用作现代的基建,大概也就在 欧洲 大陆才能比较常见了。

只是初到 比利时 ,第一句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提醒不是指路,而是指点我怎么拍照。
这让我觉得 比利时 瞬间可爱了起来。

2} City-walk,计时5小时

安特卫普 ,钻石之城,这里是我从 荷兰 南下 比利时 的第一站,也是我抵达 布鲁塞尔 的中转。
我盘算,早上11点到 安特卫普 ,顺路停留5个小时,再乘18点的火车离开,刚好可以在不太晚的时间到达 布鲁塞尔 。
做行程规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时间和金钱都有限。全世界的旅行社都深知这个道理,于是一天能安排8个项目,从上一个项目到下一个项目,保证手里的冰淇淋都不化。
可我不敢在 安特卫普 的5个小时里有如此不合时宜的贪心。出发前在地图上瞄好了5个小时能步行往返火车站的距离,够我去老城区走一遭就够了。

走出车站向西,是一条叫Meir的步行街,无聊归无聊,却也是去老城市集最近的路,路边大多是一些鲜有人光顾的钻石店。橱窗里是层层一字排开的黑色或深蓝色天鹅绒颈部模型,每个模型上都挂着颗钻石,小如指甲盖,大如鹌鹑蛋,冷光煞人,动作电影里犯罪团伙用尽毕身绝学都偷不到的宝贝,这里满大街都是。

安特卫普

阴 云和 冷风一起压过来,我一头扎进街边的 汉堡 王。斜对桌上,是一对哪怕是以西方人着急的长相也只有13、14岁的情侣(就暂且称他们为情侣),男孩撩人的笑容却已经拿捏的游刃有余,女孩笑得灿烂,试探着在故意和不经意间碰到男孩的胳膊。
我把 汉堡 面包拿起来,在肉饼上撒了一层自己随身带着的辣椒面,恍惚间有种回到大学宿舍里,看美剧下饭的感觉。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老城区的街道极其令人喜欢。
越往老城中央走去,脚下的石砖步道就越是硌脚。街道两旁的楼房跟 荷兰 的运河房屋有些相像,3-5层的砖楼,挤在一起瘦瘦高高的,米黄色墙漆,咖啡色砖头,褪了的墨绿,和谐的块块铺开。一楼商铺的招牌上写着“Belgian Chocolates&Belgain Beer”,东西自然是精致的,可怎么都觉得就像 兰州 人不会说“ 兰州 牛肉面”一样,一看就是招呼外地人的。
两栋老楼把市集打开一个豁口, 安特卫普 圣母大教堂就像块巨大的幕布,垂在后头。因为高度跟其他临近的楼房相去太多,等看明白真身了才知道自己已经在教堂附近兜转了很久。就像猫和老鼠里的猫,一头撞在身材高大的恶狗胸脯上,得抬起脖子来才看得见自己惹了个麻烦的主。

安特卫普

△人们很喜欢在拐角的墙棱上挂些东西,不晓得这是什么由来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3} 耶稣圣辉下,他们在流亡

据说这座教堂至今仍是 比利时 最大的哥特式教堂,百年前,驶入港口的船只远远看见了教堂的塔尖,就知道到家了。
木门很沉,进了门瞬时觉得眼前一黑,缓了下才看见墙灯和烛光。彩窗,雕像,十字架,明明哪儿的教堂都如出一辙,却每每都摄人心魄,一进正殿看见高耸的尖顶内部拔起的巨大空间,就想给面前的耶稣他老爷子跪下。入口处的售票员西装笔挺,轻声细语。一个女人坐在祷告用的椅子上,看着面前的烛火发呆,雨伞搁在一旁。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我没想到在教堂里会恰好看到一场艺术展。
St. Joseph礼拜堂是嵌在圣母大教堂里的一个侧室,我走到旁边发现这正展示着一个名为Diasporalia的铜塑作品。
The Diaspora原本是指历史 上犹 太人的大流散,但艺术家Koen Theys 把12个漆成了黄色和蓝色的铜制床垫铺开在礼拜堂里,在每个床垫上都摆了某些特定的物件,来引导观展的人思考和猜测“这个床垫的所有者正在过着怎样的流浪生活”,以这种方式呼吁人们对 欧洲 当下移民问题的关注。
参观的游人三三俩俩驻足,教堂里的工作人员小声讲解着,“移民中从战乱和贫穷中逃离,可又能逃去哪里呢? 英国 吗?难道这就是 英国 脱欧的原因吗?”游人们无奈的笑了,很难说清这笑容里有多少层含义。
我站在这12个床垫前却不由得沉默。沉默不为别的,只是用教堂作为展览场所,反倒显得更落寞:在仁慈的上帝脚下,流亡的人们依然难觅安身之所。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

每次进到任何花了门票钱的教堂或者博物馆之后,我都尽可能让自己所吸收一些信息。如此想来,小时候上学也是交了“门票钱”的,怎么就不知道多用功呢。
走出教堂,下了雨。我看着时间该返程了。
要说5个小时不够好像也够了,只是这里的人们我没有时间去细细了解了。身形壮实的男人牵着身形更加壮实的比特犬,橘黄色工装的外卖小哥登着自行车一脸不悦,年迈的绅士盯住了我的镜头,像是要把我看穿。可我都没有时间去了解了。

我们在说“有机会再来一次”的时候,又有几次真的会再来呢?
安特卫普 ,回见。

Chapter 4 忙乱萧索的布鲁塞尔

人在遇见新事物时会不自觉用过往熟悉的经历做参考物,这是本能般的思维方式。
旅行的快感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这里:

诶这儿的人长得和我们那儿不一样;
诶这儿的马桶位置比我们那儿高;
诶这儿的车得沿左边开......

所以,当我从温和,从容,平坦,规整的 荷兰 ,南下到 比利时 布鲁塞尔 时,所有的不同也都被放大了。
首都 布鲁塞尔 ,为何有那么几分......慌乱?

1} 来自首都的慌乱

火车驶入 布鲁塞尔 市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我又经历了一回拖着行李箱颠过一条长长石板路的折磨,check-in到预订的青旅,简单放下行囊后出门采购些东西。
这会儿天完全黑了,我走在路上总是不安,心里惦记最贴身的腰包里我放着的两张500欧的大钞,虽然走在闹市区熙熙攘攘的路上,也还是在兜里握着手机,怕有不测。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刚刚结束 荷兰 行程的我还沉浸在风车国人民的岁月静好里,但在下了火车踏进 布鲁塞尔 那刻,看到街边衣衫褴褛的乞讨者空洞无神、并无善意的双眼,我下意识警惕起来。看他们中有些人的衣着打扮,像是从 中东 国家来寻觅居所的难民,我想起早些时候在 安特卫普 圣母大教堂看的那场展览,觉得实在切题。

就在第二天,当我就如一个本分的游客,去 布鲁塞尔 Top3的景点「 布鲁塞尔 大广场」打卡时,被一个大概是已经移民了的华裔大妈拉住,苦口婆心的劝我入xx教、练xx功,我表面上应着,心里涌起一股杂糅着害怕和难过的复杂情绪。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好一番应付终于脱身后,我走向大广场一角的出口。出口处摆着几把破损的椅子,椅子前方的地面上蜷缩着一只小狗。小狗睡觉的垫子一旁摆着个铁罐,里面是零散几块硬币。我摸了摸小狗,它不太精神的样子,然后摸出一块两欧的硬币丢了进去。
狗主人这时回来了,在椅子上坐下看着我。我朝他笑笑示意,他右手放在胸口低头微笑表示感谢。我回头离开,只是心中好奇,如此面色红润身材魁梧的壮年男子,为什么不去找一份能养得活自己和狗的工作,而是在这儿靠狗打同情牌来乞讨呢。
离开没几步就撞见一只漂亮的古牧。我下意识举起大疆拍,却被古牧主人严肃呵止。我道了歉,赶紧灰溜溜跑开。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这前后几分钟时间里经历的巨大反差激发了我惆怅的感慨:宠物狗养尊处优,陌生人拍照也是冒犯,而流浪汉的狗能拍能摸,只要施舍了硬币,主人也会谦卑的道谢。狗生尚有如此大的不同,人类的世界该有多么参差。

2} 街头巷尾

“Traveling is more than going from A to B.”
大二那年暑假,我在秦始皇兵马俑当英文志愿者,碰到一个慈祥随和又乐意给年轻人传递毕生智慧的 荷兰 老大爷,给我说了这句话。
在学生时代的我的心里,这句话真的牛逼坏了。现在回头想想,这好像就是小时候那个汽车广告里的词儿:“旅行不在于目的地,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
虽然对这话祛魅了,但我时至今日还是会尽量用脚丈量一座城市。我总得有随时驻足的自由,才算是真正看到了一个地方,一些人。
于是,虽然经历了昨天被害妄想般的警惕,我还是选择在 布鲁塞尔 继续四处游走。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3} 老饭馆、老乐器、老漫画

找饭馆是有讲究的。如果一走进去发现国人扎堆,菜单上的图片印的好比小学生教材一样板正,还配了中文翻译,那肯定是为了伺候游客的。
如果一进门大多是境外人,环境fancy到让你觉得自己是土包子,菜单是中法双语,那性价比可能要打个问号。
但如果哪怕你执意给服务生讲英语,他还是只跟你讲法语,并递上一份仅有法语的菜单,恭喜你,可以eat like a local了。

布鲁塞尔

偶然发现一家老店,门脸旧到让人甚至不会觉得餐厅还在营业,推门进来,果然大多都是来吃便饭的本地大妈大爷们,反而显得我这个背着相机的 亚洲 女孩十分突兀。

布鲁塞尔

只是模糊的知道有个动画片叫做“丁丁历险记”,做了关于 比利时 的功课后,我才知道“丁丁”这个人物形象诞生于 比利时 。可惜我的童年里没有关于它的记忆,在街头遇到类似的画风只能做个没有感情的拍照机器。
倒是一些街头巷尾的壁画比较吸引我,从绘画内容看应该是近几年才画的。创作者们从时下社会现象中汲取灵感,在作品里也尝试反映问题:各自拿着电子设备毫无交流的家人和情侣,带着仿佛面具的年轻人......令人驻足,也为之警醒。

布鲁塞尔

走了半天的时间,我回到青旅睡了个午觉。自己近几年的旅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曾经像赶路似的,舍不得浪费一丁点身在远方的时间,如今也知道慢下来了。
午觉醒来后,我简单盘算了下在 布鲁塞尔 剩下的时间还能去哪儿,这个阴郁、慌乱的城市似乎给游人的选择并不那么多,我看着乐器博物馆有些动心,试想一个地方装着历史上各个阶段不同模样的西洋乐器,还能听到那时候他们奏出的声音,总归是个值得光顾的地方。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

————攻略信息————

关于签证和机票

我办的是 荷兰 的 申根 签证,这部分我在 荷兰 游记里写过,甩链接:

关于行程路线

2019年秋天我一个人从北往南,走过了 荷兰 、 比利时 、 法国 、 西班牙 4个国家
其中 比利时 的这一段我其实只花了5天的时间,行程如下:
Day1 荷兰 鹿特丹 —— 比利时 安特卫普 —— 比利时 布鲁塞尔
Day2 布鲁塞尔
Day3 布鲁塞尔
Day4 布鲁塞尔 —— 根特
Day5 根特 —— 布鲁日 ——返回 根特

看起来日程安排很紧张,但实际上因为这些城市基本都不大,作为观光不必耗时特别久;加上 比利时 国土面积差不多是两个 北京 那么大,城市之间高铁交通很便利, 比如 从 根特 一日往返 布鲁日 其实毫无压力
当然啦 如果有时间,建议在 根特 慢悠悠住几天~

关于物价开销

比利时 作为 西欧 国家物价并不低,给几个参考:
公厕 0.5欧,一下子比 荷兰 便宜了一半
火车站行李寄存柜 5.5欧(应该是可以存24h)
布鲁塞尔 市区 午餐,人均30欧上下
汉堡 王一类的快餐跟国内价格都一样
青旅一晚 人均30-40欧
如果在青旅里吃早餐,通常需要另加5-8欧
一份 比利时 薯条,印象里5欧的样子,几乎管饱

关于住宿

住宿这件事儿,丰俭由人。
我因为是一个人出行,所以全程青旅。 比利时 青旅选择很多,干净、实惠、设施全,房客以年轻人居多,个人体验都不错。就不推荐具体的店名了,booking或者agoda上找评分高的,基本不太会踩坑。

一点补充:

1. 部分照片是我用相机拍的,还有一部分是从大疆随手拍的视频里截取出来的,所以图片质量会有参差,但都是为了整体记录的更详实,大家一起服用就好~
2. 最后来一张对着玻璃的自拍啦,一个人出门不容易,我倒也想有人给我拍美美的照片呢!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相关旅游攻略
推荐旅游攻略
点击排行

(c)2021 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