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冬季,无数游客跑向东北,去哈尔滨看冰灯,去漠河打卡,去吉林看雾凇,去亚布力滑雪,去雪乡探险。而我这个冬天,却在东北寻觅到了一个还未被炒作起来的隐世秘境。
这个城市有火山、有湖泊、有雾凇、有温泉、有深山里的狩猎部族,还能现办护照跨境游异国,而且各种数不清的山珍水产吃到饱,物价还低到令人发指。这,就是黑河,一个有故事的小城,一个下午4点就天黑的城市,一个我只想偷偷私藏,生怕太多游客前去破坏其淳朴和静谧的地方。
热情的俄罗斯小姑娘
大平台雾凇
过圣诞节的俄罗斯小朋友
黑龙山火山口
鄂伦春族的欢迎仪式
温泊风景区
【交通】
抵达黑河的交通还算方便,我坐的是北京直达的航班CZ6657/MU4819,一溜烟的功夫就能抵达。其他地方的小伙伴可以选择哈尔滨中转,每天上午有3趟航班前往黑河。黑河瑷珲机场离市中心17公里,大概20分钟的车程。
火车的话一天5趟,分别从哈尔滨、齐齐哈尔、大连,3个方向开来。
【住宿】
全市的住宿都相当平价,我住的“黑河国际饭店”是当地人眼中最好的酒店,4星级,朝向上:一面黑龙江连绵江水向东流,一面市中心主街晚上闪闪灯火不夜城,左手市博物馆,右手区政府,标间才200出头……其他的汉庭如家之类更是只有100出头甚至不到100。怕挨宰的,这城市这么淳朴的物价,你心里有数了吧?
黑河国际饭店地址:爱辉区王肃街13号
【美食】
讲真,来了一星期了,吃的就没重样过。关键是东北的菜量实在太大太大了,价格又便宜,感觉没花多少钱,但顿顿都吃剩好多,真是罪孽。
先放其中一顿,给大家开开眼。
这条巨大的湖鱼,服务员端着手都会抖,太重了。
当然还少不了东北家家户户都会包的饺子。
瑷珲历史陈列馆
开篇的时候说,黑河是个有故事的城市,这故事,就在瑷珲历史陈列馆里。因为中俄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就在此处签订。
曾几何时,黑龙江完全是中国的内河,绵延数个朝代而不变,华夏子民在黑龙江两岸繁衍生息,日升而作,日落而息,延绵不息。
直到清朝末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黑龙江才成为中俄界河。
《瑷珲条约》在此处签订后,河对岸的海兰泡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版图,虽然保留了那边中国居民的永久居留权,但俄国并不满意,为了方便管理,俄国在两地进行屠杀,酿成惨案。
1900年7月15日,沙俄阿穆尔军区司令格里布斯基突然下令封锁黑龙江,扣留所有渡船,驱散渡口的中国难民。与此同时,警察局以“在中国人的住宅中发现了武器和炸药”为由,开始大肆搜捕中国人。16日,大搜捕行动继续进行,全副武装的哥萨克、警察和义勇兵将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一起押走,共抓捕中国人3000至3500人,他们先被集中于中国居民区,50至60名逃跑者被当场杀害,随后被转送往市警察局。由于人数众多,警察局容纳不下,他们当晚被押送至精奇里江边的莫尔金木材厂大院。
7月17日,俄军以“送中国人过江”的名义,徒步20多里,将中国人驱赶至上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黑龙江边,沿途行动不便的老幼妇孺遭到杀害。到达江岸时,中国人发现根本没有一条渡江用的船和木筏。俄军从三面将中国人层层包围,用鞭打、刀刺、斧砍、枪击等方法,将中国人驱赶到江中淹死。先跳入江中的人很快被溺毙;不敢下水和反抗的人遭到射杀和砍杀,或是被俄军三、两个将辫子拴在一起,然后推进江里,连怀抱中的婴儿也不能幸免;气息未绝的伤者,被俄军用枪托打死后扔进江里或是抓住衣襟直接踢进江里;少数在江中泅渡的中国人,遭到俄军的射杀。浮尸飘满江面,岸边到处是受害者的鞋、帽子、手提包和其他零碎东西。随江波漂流至对岸的幸存者80余人,赤身露体,皆昏迷不能说话。从17日至21日,俄方共进行了四次屠杀,共有约5000名中国人遭到杀害。22日,阿穆尔当局宣布:海兰泡市内的中国人已经全部被肃清了。至此,河对岸的中国城市海兰泡,再无中国人。
历史应该被铭记,博物馆值得一看,各种文物和大型开放式场景错落有致,全程也会有专人讲解,结尾的“海兰泡大屠杀半景画”用了多种现代光影技术进行演绎,非常前卫,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不过不能拍照,所以就不放图了。
网址:***
地址:黑河市瑷珲镇萨布素街
电话:0456-8201907
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夏季:9:10——11:30;13:00——16:00
冬季:9:20——11:30;13:00——15:30
知青博物馆
黑河市是当年全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多的地区之一,他们来自京、津、沪、哈、浙等各大省市。
原以为这是一个黑河局部地区知青博物馆,看完才知道这或许是全国唯一的专门介绍知青生活历程的博物馆。内容包含解放以来好几代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奔赴农场,兵团的故事。
我的父母也是知青,深知那个人年代的信念与不易,远离故土,扎下根来,讲一腔洒热血洒在新的家园。
这个知青博物馆,是一个远远大于期望值的地方。场馆里,每一件物品对应一个故事,不粉饰,不煽情,将当年的情谊、思想,生活方式,娓娓道来。一封家书,一条围巾,一个口琴……数百件物品的上方贴着数百个故事,抓的人好想每一个都细细读来。
有赞赏,有批判,有无奈,有不同信念的冲击,这就是那一代人的芳华。
地址:黑河市爱辉镇
五大连池风景区
五大连池,从小在课本上读到的名字。这里是中国著名的火山游览胜地,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风景区内坐落着十四座火山。
古火山形成于203年、90万年、60万年及19万年历史时期,而新期火山则形成于1719年,据《黑龙江外记》记述:“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越数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康熙五十八年即公元1719年。公元1720年,老黑山和火烧山又再度爆发。公元1719年至1721年,火山爆发堵塞了当年的河道,形成了五个互相连通的熔岩堰塞湖,故名五大连池。
整个五大连池面积相当大,我们这趟主要去了3个子景区,黑龙山、北饮泉、温泊。
黑龙山景区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听过黑龙江名称由来的故事?
大意是说,山东一农户家生下的小孩其实真身是黑龙,有一日,不小心被其父亲看到了龙身,竟被误以为是怪物,老爹惊吓之时,一斧头砍伤了龙尾,于是小黑龙便负痛逃到了东北。
东北有条江本由一条白龙镇守,但白龙经常兴风作浪,残害江边人民。小黑龙来了之后,与其大战三天三夜,胜之,从此便镇守此江,大家也叫这江为黑龙江了。
五大连池的黑龙山,据说就是由小黑龙幻化而成。
黑龙山形状规整,颜值颇高,有点点富士山的意思,是一座处在休眠期的活火山。进入景区后,一路上山林密布,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树木扎根在火山岩上,土壤稀薄,所以生长极为稀薄,这些树木这么大,实际都有很高的树龄。由于火山岩各种矿物质极其丰富,每到秋季,树叶的颜色五彩斑斓,华美异常,就像仙境一样。
整座火山已开辟出了徒步的山间栈道,爬上去大概到半小时的时间。对于带了无人机的我来说,愉快的唤出了我的小御,让它帮我从高空一览黑龙山的全貌。
这是用无人机拍到的黑龙山。
俯瞰火山口
北饮泉
去过欧美的小伙伴,必然知道老外的日常饮用水,基本都是气泡水,在水里打了二氧化碳。超市里买的瓶装水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气泡水。
而我们五大连池的北饮泉,是一口神奇的天然气泡水矿泉,在泉口就能看到二氧化碳冒出,状若沸腾,是优良的低温医用重碳酸盐矿泉,对消化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附近的村名们都是拿着大桶过来灌。尝一口,嗯,完全就是气泡水的味道,好神奇~
泉水周边的芦苇场也建的别有风情,数着栈道在芦苇林中慢慢穿行。
完全不受低温影响的植物。
温泊
一个临时起意加上的地方,因为当地人告诉我们,你们若想拍照,温泊,绝对美。
一大清早来了,果不其然。由于在火山区域,地热资源丰富,即使已经零下30度,我们几个冻得连蹦带跳的情况下,温泊的流水也常年保持14摄氏度。蒸发的水汽氤氲在湖面上,然后迅速凝挂在枝头,给树枝铺上了一层白纱。这些毛绒绒的小冰晶,就像一丛丛盛开的白珊瑚,游曳在冰山雪原之上。
地址:黑河市五大连池市
这个景点,单纯放图就美不胜收。
大平台雾凇
大平台是村名,一个几乎还没多少人知道的地方,但是一路上的雾凇,真的是美。而且雾凇冬季常有,不用太撞运气。库尔滨河从村边穿行而过,由于水电站发电的原因,几十公里不结冻,河中间和两岸的树枝银装素裹,银色天地无比美丽,偶尔还有俄罗斯大妞在这冬泳。
记得看冰雪奇缘电影的时候,就对Elsa建立冰雪城堡的过程记忆犹新,静音剔透的雪花在魔法下产生了那么多可能。我想,大平台雾凇,就是这魔法的产物之一。
地址:黑河市逊克县克林乡大平台村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
还记得开头说的海兰泡吗?现在她的名字是布拉戈维申斯克,在黑龙江的另一边,与黑河遥江相望。
来黑市旅行,可以报名简单的一日游或者两日游,也可自行前往,即使忘带护照了,旅行社也能给办理只能前往布市的临时护照。
胜利广场
来布市参观的时候,刚好是12月25日圣诞节,整个广场上充满了过节的气氛,到处都是冰雕,老师们也带着小朋友们来这里和圣诞老人偶遇。
路灯基座也要用冰雪美颜一下。
俄罗斯小姑娘们都非常热情大方,看我举着相机,立马摆出了9连拍的pose供我拍照,爽朗的笑声感染着我们,让冬日充满了暖阳的feel。
圣诞老人一出现,孩子们全都围了上去。
当地人家做客
我们去了一家传统的俄罗斯人家小坐,一看就比较富庶,家里的小姑娘很漂亮,各种装饰盘子挂满了房间各处。还摆着东正教的耶稣圣像。
这家一共有三层,独栋小别墅。
东正教教堂
提到东正教,洋葱头教堂的外貌总会首先印入脑海,建造样式鲜明的迥异于其他基督教教堂形式。 十字架的形式也是极具特色。
我们虽然是圣诞节到的这里,但教堂却是关门的,搞不懂。
列宁广场
几乎每个俄罗斯城市,都有一些前苏联的印记。
吃饭时再次偶遇这帮小朋友。
新生鄂伦春少数民族居住地
鄂伦春族是大山的子民,现如今,他们依然住在山里汲取着大山的馈赠。
到门口,先是来杯下马酒,一种当地的果酒,十分的香甜。
鄂伦春人善于狩猎,所以山里各种走兽的皮毛便被取来御寒,各种花样的皮草在鄂伦春人手下无不时尚又实用。虽然现在国际上远离皮草是政治正确,但在严寒中快冻成傻X的我们,看岛鄂伦春人的毛袜子、皮鞋、皮坎肩、皮帽子,才真正明白了东北的姑娘为啥爱穿貂,因为真的是保暖。
帽子
萨满的衣服。
我们走在冬日的鄂伦春山中,向导热情的向我们介绍祖先的荣光和山里的奇珍异兽。如此严寒之中,依然活的有声有色,这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地址: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
鄂伦春人曾经居住的帐篷。
湖面上开满了冰花。
最后一站结束,我们也将各自返回。一支穿云箭,冰雪黑河来相见,来猜猜,我是哪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