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趣

扫一扫关注

梅州自驾游,不可错过的景点

   2022-11-02 369

南口镇侨乡村

这是一个小村庄,号称“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属国家级古村落。环境宁静朴素,村委会小院内有两棵老银杏树,据说一公一母,树龄超过百年,每年冬季公树叶子变黄金灿灿,而母树叶子却到落叶也不会变黄,是否有公母之分不得而知,但眼前两棵同样高度的古银杏树,的确是一黄一绿,因为这两棵银杏树,所以节假日都有不少人来这里观赏,村委会一般下午5时前都开门,可自由参观。

顾名思义,侨乡村可能华侨众多,会有集捐资金,村内环境保护得很好,整洁干净,来这里走走,比去逛公园舒服得多。

南口镇侨乡村

南口镇侨乡村

梅江畔

梅江畔

傍晚返回梅州市区,浏览市容及到漫步梅江畔,梅州市建设非常不错,处处以人为本,秩序良好,市民休闲地方很多,很适合喜欢慢生活的游客在此倘佯。

梅江畔

叶剑英故居

叶剑英故居

经过雁阳镇叶剑英故居,叶帅故园很值得一去。

叶剑英故居

叶剑英故居

这位从这几间普通客家民居走出来的共和国开国元勋,一生戌马,高风亮节,大志若愚,中国十大元帅中,叶帅资格最老,排序却最尾,但最终定乾坤;我们这批共和国的同龄人及子孙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日子。来这里缅怀叶帅,有不一样的感受!

叶剑英故居

叶剑英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县雁洋虎形村,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现有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叶剑英在此出生并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建国后,叶剑英分别于1951年、1953年、1971年和1980年四次回到故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当地政府及地县拨出专款进行部分整修。此时将宗族近房亲属后裔另迁它处安居。1987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对外开放,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归属纪念馆管理。1992年8月经梅县人民政府批准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1年6月由国务院宣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在故居右侧建立叶剑英元帅纪念馆,2001年6月纪念馆被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松口镇

松口镇

松口镇历史悠久,是有着1200年的古镇,是古时岭南四大古镇文一。它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汇处,昔日商贾云集。松口港曾是广东内河第二大港,明未清初三省的客藉人就已经从这里乘船漂洋过海到南洋,由此也刻上南洋文化的烙印,怪不得我沿街走来,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与马来西亚的槟城,马六甲等地很相似。

松口镇

松口古镇总体保存仍算完好,但有些地方因年久失修,已显颓败。梅江河道垃圾堆积,污染严重,松口古镇堪称广东乃至中国的一块瑰宝。历史悠久,建筑精美,且有悠悠梅河从身边流淌,周边青山白云。如能整治江河修辑民居建筑,完善旅业餐饮等服务,利用现有便捷的道路交通,必将成为旅游观光的极品线路,以特有的客家文化旅游推动经济发展,造福周边地区人民。

松口镇

松口镇

松口镇

大埔县茶阳镇

大埔县茶阳镇

茶阳以前曾是大埔县城,有47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遍布文物古迹。从城区规模及街道建筑看,这里曾商业繁华。这里仳邻福建龙岩,交通便捷,已及曾作为大埔的政冶,经济和文化中心,造就了茶阳的一段辉煌繁荣。但眼前的茶阳镇已看不到当年盛景,大部分街道年久失修,除依稀见到当年的盛世痕迹,一片颓败景像。由于茶阳没有现代工业,只是靠竹器加工产业,所以无甚工业污染,由于经济不算发达,居民收入不高,故新建民居较少,茶阳古镇得以原汁原味保存至今,也是幸事!

大埔县茶阳镇

大埔县茶阳镇

大埔县茶阳镇

漫步古镇,浏览一些建筑、古迹。之前听说茶阳存有一古城墙在一公园旁,便前往,兜兜转转也未寻觅到,后走在公园旁一小路,见路边有水泥修成齿状围栏。

后向闲坐石墩上的几位老婆婆问路,方知真是这些沿小路所建的水泥墩就是昔日的古城墙,真搞笑!

大埔县茶阳镇

大埔县法治文化园

大埔县法治文化园

驱车沿221省道去大埔县城,途中经过一处名为大埔县法治文化园,这里是马来西亚著名侨领杨宜斋及新加坡首席大法官杨邦孝的故居。

大埔县法治文化园

大埔县城

大埔县城

大埔号称是“广东的香格里拉”,我不知道香格里拉含意是什么,只知道是在地处滇、川藏区,今年我也曾到过那里,的确非常美。但大埔是大埔,香格里拉是香格里拉,气候及人文地理各不相同,简直九不搭八。讨厌一些专家牵强地狗尾续貂:像什么小巴黎、小桂林、小九寨、小三峡等等,毫无新意。如是这样又何必去旅游呢?其实中国地大物博,地理气候差异大,少数民族众多,旅游资源及民俗风情极其丰富,各地有各地鲜明的特色,用不着同质化。

大埔县城

大埔县城

百候镇

百候镇

旧称“白堠”,民国后改称百候至今,分候南、候北。我们先到候北走走,这里民风淳朴,至今仍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民居保护得极好,村庄宁静清秀,村民和善友好,走进村里如同返到自已家乡般随和。

百候镇

百候古街保存较好,可惜整饰得千篇一律,不伦不类,看不出古街风韵。

百候镇

百候镇

大东镇花萼楼

这里外围无设围栏,土楼前面有一很大的广场兼作停车场,车辆可开至旁边,视野开阔,适合拍照。由于梅州旅游尚未开发成熟,这里游人稀少,门堪罗雀。

大东镇花萼楼

大东镇花萼楼

花萼楼建于明朝万历36年,距今巳有400余年。园形共三环,共有房间120间,可能是最古老复式住宅了,中间为一个用鹅卵石铺成的园形天井,中心装饰一个硕大的古钱币图案,一侧有一口大古井,惊叹400余年前的精堪设计。整座土楼保存得非常完好,一瓦一木都完好无缺,何只是精美的建筑,简直是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

大东镇花萼楼

大东镇花萼楼

能够保存几百年而完好无缺的建筑物特别是此类巨大的土木建筑,下水道排水很重要,除依地势而建外,据说聪明的客家人在建楼之时便将一些小鸟龟分布放于下水道,在下水道中穿梭爬行吃随着污水排出的厨余垃圾而起到疏通渠道的作用,而且鸟龟寿命极长,可达千年之久。

大东镇花萼楼

大东镇花萼楼

大东镇花萼楼

花萼楼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建于明万历36年(公元1608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天井一侧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楼内还有砻、碓等常用生活设施。整个土楼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现楼内还住着十多户林姓人家。它是如何建起来的?建楼的资金从何来?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当地流传的传说:相传花萼楼是由林姓的第五代上祖援宇公经手兴建的,当年,援宇公家境清贫,衣不蔽体,为避风遮雨而寄宿在狮头山上的一个石洞里,常年来往于福建、江西、饶平等地,靠担盐,挑石灰为生。援宇公忠厚老实,为人正气豪爽,虽家境贫寒,仍时常接济更加贫困之人,深得乡邻口碑。据说,有一天,援宇公担石灰到饶平回家,感觉很困,尚未吃饭宽衣便昏昏沉沉睡了,睡梦中,仿佛看见观音娘娘端坐莲花座,驾着祥云,领着三头白马向他走来,朝他笑了笑便不见了,醒来后,他觉得很奇怪,便到山洞四周寻找,结果发现了三大缸白银,于是他便用此银两建造了这座土围楼,并把村里所有没有房子住的乡邻都接到这里来住,因为所建圆形楼形似花萼,又取兄弟邻居相亲相爱之意,所以取名为花萼楼。后来人们就说这是大慈大悲的观音娘娘同情人间的灾苦,显灵为他们盖了这栋房子。为感其恩德,到现在,狮头山上的石洞里还供奉着观音娘娘的莲花座像,林姓族人逢年过节都会去拜祭。花萼楼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1992年12月,中央电视台在该楼拍制了《神州百姓闹元宵》文艺节目;1993年4月广州电视台在该楼拍制了《客家人》专题片;1999年1月中央电视台、中国影视总公司又在该楼拍制了八集电视连续剧《嫂娘》;2000年10月,客家土楼千人茶会又在这里成功举行。最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郭旃前来考察后,认为该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条件。目前,大埔县正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二、唐代著名建筑,因楼额题有“花萼相辉之楼”而得名。唐明皇为与兄弟同乐而建于皇宫西侧。在唐代诗文中多见咏哦。一说和“勤政楼”是一体,另说是同时修成的两座楼。

候南村

候南环境优美,古建筑比比皆是,可能投入资源更多,修辑美伦美焕,使人留连忘返。除进一些古迹馆内参观须购30元/人套票外,其余均免费,其实如有时间,购票参观也值得,毕竟30元花费不多,可慢慢参观了解丰富的客家文化。此外还有观光电瓶车另收费,接载游客穿梭百候之间,很方便。

候南村

候南村

连百候镇政府都沿用古祠堂作政府门面,为保护文化古迹以身作则,给个赞!

候南村

沿着村道慢慢倘佯,浸润于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之中,感觉广东四大语系:广府、客家、潮汕,四邑之中当数客家人最重视读书。我想也有着其历史渊源,众所周知,客家原祖藉为中原地区,经过历代数次大规模南迁,而且不断向海外迁移,历尽艰辛,造就了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随着不断的南迁,同时也带来中原文化及先进的农耕技术以及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其实客家人真正保留并延续了中华文化而逐渐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崇文重教则是客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以至人才辈出,分布各个领域,与中东犹太人有些相似。

候南村

百候镇华侨众多,人才辈出。历代出了很多名人,而且客家人一贯崇文重教,书香气息浓厚,就在这座有200多年历史的小院落,从大门的一副对联开始到步入院内每一尺地方都深含寓意,房屋主人一一娓娓向我们道来,她是原屋主的后代,一位普通客家村妇,竟然出口皆文章,令人敬佩有加,可见客家人何等崇文重教!

候南村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相关旅游攻略
推荐旅游攻略
点击排行

(c)2021 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